查看原文
其他

跟着肖刚钢笔画游走太原老街巷(一)

2016-09-11 李惠民 太原道


前日偶去书店购得《太原名街古巷》一书和太原明信片两套(10张/套),均为手绘钢笔画,由此得知出自山西大学美院毕业的我省知名青年画家肖刚之手。他用近十年的时间,几乎跑遍太原大街小巷,用钢笔绘画百余幅作品,记录了老城古建,厚积薄发,出了此成果。



钢笔画,正如他所言:不同于照片,也不同于涂鸦,讲究神韵。像回忆般朦胧,若隐若现。正是这些不寻常的钢笔素描,将古老的建筑定格于画面,传递着缕缕温情,慢慢开启老太原的城门,唤醒人们去感受这历史的沧桑,享受这古老文化的美。

书与明信片,反复翻看,爱不释手。其中所画的街巷景致、古迹,有的去过,有的没去过,有的熟悉,有的不熟悉。于是随着钢笔画重新去游走,走上热爱、宣传、保护太原老街巷的路。



永祚(zuo)寺,位于太原城东郝庄,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其塔院中的双塔南北对峙,高耸入云,被古人誉为“双塔凌霄”、“文笔双峰”,百姓则俗称“双塔寺”,是太原城市的标志。近瞻远观雄伟壮丽,登塔俯瞰太原城尽收眼底。



历代衙署、民国督军府、现在的省政府,经历了千年风雨飘摇,仍挺立在府东街西北侧。红墙绿瓦萧穆庄严,乃为山西政治的中心。现时正在进行常规维修,翠绿的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省政府对面的老街,原帽儿巷(街),古之帽子作坊、店铺居多;现为食品街,面食、小吃、冷饮等应有尽有。      食品街北起府东街南侧,南至钟楼街北侧。步进北口南行,不远处遇十字路口,西出至解放路,东出至鼓楼街。       画中牌楼为80年代改造食品街时建造,现时照片牌楼为2013年重建,里面还建有新照壁。



  南行至食品街中段西侧,画中一座有百年历史的民国小二楼,是晋绥地方铁路银号旧址。该银行成立于中原大战后,是山西省地方银行,绥远省参股。银行规模大、发行纸币多、存在时间长。2013年政府将楼修葺一新。



  南行至食品街中段东侧,有一出口,进即原来的北岳庙(巷)。      北岳庙(巷) 西通食品街,东与察院后(巷)、北与大剪子巷、南与靴巷形成十字路口。       北岳庙(巷)以明建北岳庙而名,庙早无踪影,地名沿称至今,今巷亦已不存,尚有画中民居供人回忆。



  北岳庙(巷)东行至十字路口南拐,是靴巷,直通钟楼街。巷内几年前开始拆迁,现仍未完成。       靴巷,古之鞋子作坊、店铺居多,由此得名。巷内除鞋业外,还有经营文房四宝、古藉书店。       靴巷中段西侧,画中的百年小楼书业诚书店旧址,是祁县渠家开办,现为渠家私产寓所。       紧邻书业诚南,照片中的亨升久鞋业旧址,院落已近150年历史,为寿阳苏家开办。现时前店已被政府修葺一新,后作坊正在施工中。



  北岳庙(巷)东行至察院后(巷)丁字路口南拐,是二市场巷,直通钟楼街。       二市场巷中段西侧,画中的泰山庙保留完好,现时是柳巷街道办事处。



  食品街北口步进南行至十字路口东拐,是鼓楼街,东行直通柳巷(街)。       鼓楼街中段北侧,画中百年民国小楼,立面建筑融进了典型的欧式风格元素,是闫锡山合前清银行、山西官钱局,为山西省银行的旧址。现时为人民银行。(当时发行的五元钞票图为督军府内的进山钟楼)



  鼓楼街东行至与北司街交汇的丁字路口,路口东北侧即是画中的唱经楼。       唱经楼为二层阁楼式建筑,创建年代不详,有记载于明万历年间重修。       明科举考试分“五经取士”(诗、书、礼、易、春秋经典),每经所取第一名为“经魁”,五经各取第一名则为“五经魁”。清取消这一考试法则,但一般乡试(省级)考试成绩揭晓,文武科取前五名,仍沿用旧称“五经魁”。       明清科举均于此楼阁上宣佈考生“五经魁首”,故而得名唱经楼。2003年政府修葺一新。       儿时上学每日必经之地,千看万感,亲切于心。



  鼓楼街东行到头,直达与柳巷(街)交汇的丁字路口,北拐至柳巷北口,南拐至柳巷(街)中段,南行达柳巷南路。        画中街景即为鼓楼街与柳巷(街)交汇的丁字路口,由羊杂招牌,可窥当年鼓楼街羊肉、羊汤、羊杂一溜店铺、满街香气一斑,当然也还有夹裹着燎羊毛的烟熏气……。



  柳巷(街)中段,南行至十字路口,西出钟楼街、东出桥头街。        画中的六味斋,30年代即座落在柳巷(街)中段与桥头街交汇处东南路口。        六味斋享有的20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其生产的酱肉系列产品同北京人信得过全聚德、天津人离不开狗不理一样,誉满三晋。



  桥头街东行南侧一路口,拐进则为海子边(街),前行不远处即太原最古老的文瀛公园北门。       公园一座圆孔桥横跨南北两湖,即古太原八大景之一的"巽(xun)(八卦的东南方向)水烟波"。这汪碧水及桥因毗邻明清贡院而名文瀛湖、状元桥。       湖最早于宋朝为护城河,明朝扩城后将此处建成公园。公园至今已有600年历史,湖光秀色、楼台亭阁,绿树成荫,还有令人难以忘怀的古迹史记。



  北门进西侧, 位于湖的北岸,有新中国初期,1951年建成的为中国革命牺牲的烈士纪念碑。



  湖的北岸,画中二层小楼,是位于烈士纪念碑后的孙中山纪念馆。       清末1905年,山西巡抚张之洞所建,谓劝工陈列馆,展示山西地方特色产品,以图自强。       民国初1912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来太原考察,在此楼发表建设新国家演讲,由此改称劝业楼。



  湖的东岸,画中、照片中的楼阁式建筑,从空中俯视其平面造型如佛教符号“卐”,又被称作万字楼,表示吉祥的意思。                                         万字楼始建于1930年,历时7年,由民国山西督军闫锡山于1937年建成。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闫锡山将该处命名为“子明图书馆”。           1937年太原沦陷,此地成为日本人和汉奸的高级聚会场所“日华俱乐部”。       1945年日本投降后,内战期间,这里又成为闫锡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合谋社”,为残留日军专设机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太原市图书馆落户于此。        2016年初,刚完成修缮的万字楼,古色古香又鲜艳亮丽,其独具特色的砖木结构造形,更是引人驻足鉴赏。



  过东门前行,湖的东岸,状元桥东侧,照片中的建筑,是明清山西贡院(科举考场)旧址。自清末科举制废除,1906年这里创办了山西公立中学堂。民国1913年为省立一中,彭真等大批早期共产主义者曾就读于此,并从事革命活动于1924年在此建立了中共太原党小组(后改为中共太原支部)。       现时为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



  出文瀛公园东门,东行直达五一路,南行沿五一广场环路前行直达迎泽大街。       画中街景为出东门前往五一路的皇华馆(路)。       皇华馆,即古代皇帝使者的居住地。明清皇华馆离贡院(科举考场,文瀛公园东南处)不远,即为主持科举考试的考官们住宿办公的地方。        清末太原的提督学政、民国(包括日占时期)时期的阳曲县政府、筹建中的山西大学堂的“西斋”等都曾设在这里。        画中小楼是皇华馆(路)9号院(公产),照片中的建筑是9号院东南处的12号院(私宅)。现两处建筑政府正在重新修建中。



  出文瀛公园东门南行,沿五一广场环路前行,在到达迎泽大街前,有一丁字路口,西拐进则起凤街。其街面旧时紧临老太原南城墙根自东向西。        画中建筑是位于起凤街路口东北处的纯阳宫。纯阳宫,道教著名宫观,因供奉吕洞宾而名,又名吕祖庙。始建于元代,明清代都曾有整修与扩建。       照片中的四柱三门三楼式牌坊,位于原纯阳宫门外,新中国初宫门扩建,大门新建南移,牌坊即位于画中纯阳宫大门之里。       与纯阳宫西墙之隔的起凤街9号院,即现时铁路宿舍小区,曾是明清贡院旧址(宿舍、一中两分)前门。贡院曾面对斜坡马道、高大城墙、城墙头上的奎星(古天文主宰文章兴衰之神)楼,门前也曾有三门四柱石牌坊,一派人才辈出的恢宏气势。



  站在这起凤街东口,前望迎泽大街穿流如梭的车辆,左顾右盼仿佛看到了老太原城东南的城墙和曾位于五一广场处的承恩门(首义门、新南门)及巍峨的城门楼……。时代变迁之快,满是感慨啊。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李惠民:山西原平与晋绥军将官

李惠民:山西天镇与晋绥军将官

李惠民:家住太原五拐巷

李惠民:母亲的坚毅

李惠民:回忆二姐和那些逝去的时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